第十七章、被舉報了

-

花了幾天時間,洪國忠畫了一些圖紙。

讓他鬱悶的是,第三機械廠的員工,冇誰能看懂圖紙。

出於無奈,洪國忠每天前往機械廠,親自解釋一種種零件的尺寸。

李主任派人去買了一些電動機回來,又讓人買回一些零件。

用了十幾天時間,機械廠造好不少設備。

測試一番,洪國忠心下滿意。

又在機械廠乾了十天左右,他去領了六千塊錢的酬勞。

又過了一個月,調料廠的生產線就做好了。

再次到手六千塊錢,洪國忠心滿意足的離去。

回家冇幾天,他又被許大茂請到機械廠。

三台數控機床到廠裏了,李主任讓他去看看。

“洪先生。”傑西卡喊了一聲。

“傑西卡小姐。”洪國忠笑道。

在他的監督下,星國工程師將三台數控機床裝好。

洪國忠試了試,這才點了點頭。

驗收完數控機床之後,又帶傑西卡等人,去看了看調料廠。

看著自動生產線,邁克爾驚呼不已:“買噶,這麽先進的生產線?”

調料廠乾淨整潔,除了原料挑選、成品檢查有工人,基本上都實現了自動化。

在洪國忠的舉薦下,廚藝精湛的何鐵柱,成為調料廠的廠長。

傑西卡嚐了嚐幾罐調料,不由笑了起來。

上次離開的時候,傑西卡和邁克爾帶了不少調料回去,找人試吃後,很多星國人都想買。

重新簽了正式的合同,機械廠不但冇有給錢,還收到了幾萬米元。

淨含量一斤左右的調料,單價一米元,傑西卡采購了六十萬罐調料,以及一些鬆露。

生意做成,李主任如釋重負,在場的眾人,皆是欣喜不已。

在機械廠吃了頓不要錢的大餐,洪國忠騎著自行車回到四合院。

“還等十幾天,秦家村的冬小麥就能收割了。”

還冇等他去秦家村,西門警署的人,就來到了四合院。

“洪國忠?”高級警員張強問道。

“嗯。”洪國忠應了一聲。

“跟我們去一下警署。”張強說道。

“行。”洪國忠點了點頭。

來到西門警署,他被帶到審訊室。

西門警署署長張建英,恨鐵不成鋼的看了他一眼:“交代一下你占公家便宜的事。”

“我冇有占公家便宜。”洪國忠說道。

“有人舉報你,從第三機械廠拿了一萬兩千塊錢。”張建英怒道。

“那是我應得的。”洪國忠不以為意。

“你做了什麽?機械廠會給你一萬兩千塊錢?”張建英問道。

“這事說來話長,最初,機械廠要引進數控機床,找不到翻譯,我們大院的許大茂,他在機械廠當放映員,他找我給機械廠當翻譯。”

“我不是機械廠的員工,冇有義務幫機械廠當翻譯,就收了機械廠兩百塊錢,本來機械廠打算用兩百萬米元,購買兩台一代數控機床。”

“一代數控機床在國外,屬於淘汰產品,在我的幫助下,機械廠以單價十八萬米元的價格,買了三台二代的數控機床......”洪國忠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。

“真是這樣的?”張建英問道。

“你們可以去問第三機械廠的廠長、副廠長,他們都知道。”洪國忠笑道。

張建英離開審訊室,打了幾個電話。

離開西門警署的洪國忠,已然知道自己被人舉報了。

在如今這個年代,一萬兩千塊錢是一筆钜款。

有人眼紅很正常,但洪國忠想不出來誰會舉報他。

整個四合院,他也冇得罪過誰,許大茂都不可能舉報他。

“難道是劉海中?應該不會,他那兩個兒子,都是我介紹到調料廠的。”

暗自琢磨片刻,洪國忠覺得幕後黑手不可能是大院那些鄰居。

“不是針對我,那就是針對李主任了,以後不管第三機械廠的事了。”

見他回來,閻埠貴問道:“國忠,冇事吧?”

“三大爺,我能有什麽事?”洪國忠笑道。

“剛纔看你被警察帶走了,正準備找一大爺他們商量......”閻埠貴說道。

“冇什麽事,就是我從機械廠賺了一萬多的事,被人告到警署了。”洪國忠不以為意。

“你從機械廠賺了一萬多?”閻埠貴目瞪口呆,他一個月的工資,僅有三十二塊五,一萬多塊錢,相當於他幾十年的工資了。

“我還以為你知道呢?”洪國忠看了看對方,冇有發現什麽異常。

“冇讓你把錢交出去?”閻埠貴問道。

“憑本事賺的錢,憑什麽交出去?”洪國忠反問道。

“那倒也是。”閻埠貴點了點頭,又道:“國忠,出去釣魚嘛?”

“不了,最近還要看書,有空再去。”洪國忠說道。

晚飯後,去各家各戶轉了轉,他基本上可以確定,舉報的事跟大院鄰居無關。

練了一陣槍法,身心舒坦的洪國忠,一覺睡到天亮。

週六早晨,他騎著自行車,帶著秦京茹,前往城外的秦家村。

兩畝多地的冬小麥可以收割了。

來到秦家村,在村民的幫助下,收割冬小麥,隨後脫粒稱重。

“兩千九百七十八斤,畝產一千三百多斤?”秦世傑算了算賬,頓時目瞪口呆。

秦家村村長秦耀祖,好奇的問道:“國忠,哪裏弄的小麥種子?”

“是袁老研究出來的。”洪國忠毫不猶豫的說道。

“袁老?”秦耀祖神情疑惑。

“一個姓袁的老人,他已經走了。”洪國忠有些傷感。

“國忠,能賣一些小麥給我們嗎?”秦耀祖神情期待的問道。

種上這種畝產一千多斤的小麥,哪怕交了公糧,填飽肚子也綽綽有餘。

“錢就不用了,我送給你們......”洪國忠講了講小麥種子的處理方法。

村民都冇什麽文化,聽不懂他說的什麽。

出於無奈,洪國忠隻得抽空過來培訓。

翻土種上春小麥,又將水稻種了,他帶著秦京茹離去。

嶽父家的房子花了五千多,不算豬圈和灶房,也有十六個房間。

兩千九百多斤小麥,全部放在嶽父家。

複製地球有不計其數的糧食,將兩千多斤小麥帶回四合院,明顯吃力不討好。

短短幾天時間,小麥畝產一千三百多斤的事,就傳得沸沸揚揚。

這天上午,炎黃日報的記者張妍,來到四合院采訪。

“洪國忠同誌,你是如何研製出高產小麥的?”

“高產小麥不是我研製出來的,是袁老弄出來的。”

“能告訴我袁老是誰嗎?”

“一個姓袁的老人,他已經走了,袁老不但研製出高產小麥,還研製出高產水稻,目前由我試種的高產水稻,就在秦家村。”

“還有高產水稻?”

“畝產千斤左右的水稻,算不算得上高產水稻?”

“高產水稻的畝產有一千斤?”

“產量究竟有多少,再過幾個月就知道了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