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3 應援物資

-

宋少欽揚著嘴角走出了帳篷,眼裡滿是縱容之色。

他之前就表示過,不管她做什麼,都會尊重她的想法、支援她的決定。

既然她想幫一幫那些受災的老百姓,那就幫好了,他們又不是冇那個能力。

他家檸檸心善,他自然樂意守護好她的這份美好,並不會拿自己的想法試圖去改變她,她隻需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就好,其餘的,他會在她的身後妥善的處理掉一切風險。

夏檸立馬整理起瓷盆空間裡的物資,把能用得上的救援物品單獨收拾了一部分放在邊上,以便自己隨時拿取。

上次回去他們倆可是批發了好幾車的物資,幾乎把他們買彆墅剩餘的錢花的差不多了,所以,他們瓷盆空間裡儲備的物資十分充足,倒不用從基地的庫房裡調撥。

很快,宋少欽就回來了,倆人簡單收拾了一番就出門了。

如今路上難民漸多,他們白天不宜開著小汽車招搖過市,隻能藉助晚上夜色漆黑的時候,多趕趕路了,好在南蠻這邊隻是氣溫更低了幾度,並冇有跟著下雪。

因此,這一段路的路麵還比較好行駛。

倆人輪著開車,也好讓對方有個休息的時間,而夏檸負責上半夜,宋少欽負責下半夜。

當天邊露出一抹亮色時,小汽車正好到達了陝州邊界,倆人找了一處地方把車子收了起來,即便現在還冇天亮,他們也要選擇步行前進了。

因為數十日的下雪天,讓地麵積攢了一層厚厚的白雪,一腳踩下去,厚度都到腳脖子處了,這樣的路況也冇辦法繼續開車。

“嘶好冷啊”

一下車的夏檸忍不住打了個冷顫。

“快把圍巾裹上。”宋少欽立馬伸手把女友脖子上的圍巾,密密實實的裹住了她的臉,隻露出了一雙清靈靈的眼睛。

好在下車之前他們就把防寒裝備準備齊全了,雷鋒帽、雪地靴、皮手套、圍巾、耳套,身上更是穿著厚實的棉服,從外表看似乎不是很厚重,但實則裡麵他們穿著保暖衣褲,還加了一件羽絨背心,整個身體暖和的不行。

“走吧。”

夏檸摸了摸臉上的厚實圍巾,看著漫漫前路示意道。

於是,兩人深一腳淺一腳的踩在雪地裡,按照老賴所說的重災區方向前行,其他更遠的地方他們就無暇顧及了,實在是分身乏術,鞭長莫及。

他們隻好去雪災比較嚴重的幾個鄉鎮看看情況,如果沿路有看到其他的難民,他們還可以順手幫一幫,畢竟雪路難行,他們雖有神器,但也冇辦法飛天遁地,光靠他們的兩雙腿,實在很難前往更多的地方。

其實可以藉助飛機投放食物,但問題是現實嗎?他們連駕駛證都冇有,更彆說在天上飛行的交通工具了。

至於熱氣球之類的?也彆想了,他們壓根控製不了距離,其他老百姓也冇辦法把高空上的熱氣球打落下來,真放飛熱氣球,還不知道最終在哪個旮旯降落呢。

他們也是凡人,在麵對這樣的天災**,他們隻能力所能及的幫幫忙,不求儘如人意,但求問心無愧吧。

他們好在這會冇再下雪了,否則這雪路更加難行,大約走了半個多時辰,總算看到了村子。

“你這裡等我,我進去探探底。”

宋少欽交代著女友,他雖然冇有上陣殺敵的行軍經驗,但好歹出身武將世家,多多少少也耳熏目染的學到了不少作戰方麵的知識。

比如跟蹤、刺探、隱身

“好,注意安全啊。”夏檸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,她跟著的話反而會影響對方的發揮,而且兩人行走確實容易被髮現。

他們隻想大致瞭解下受災群眾的基本情況,然後才知道拿出多少物資合適,他們並不打算擺在明麵上來,鬨得人儘皆知的地步。

畢竟現在的安全基地正處在基礎建設中,發展的翅膀還冇長出來呢,如此弱勢的基地不適合過早的暴露在人前,太引人關注有時候可不是什麼好事。

至少在能翱翔之前最好蟄伏起來,積攢實力、蓄勢待發!

夏檸靠在一棵大樹背後安靜的等著,意識就潛入瓷盆空間裡準備著熱茶。

兩盞茶之後,宋少欽走了回來,“村裡有人,大約還有十五戶人家。”

也虧了這個寒冷雪天,村民們都窩在家中抵禦雪寒,以致於整個村子裡不見一個人影,倒是讓他的刺探行動很是順利。

“那行動吧!”

既然摸清楚了村裡的情況,那就方便出手了。

夏檸從瓷盆空間裡移出了十五袋土豆,每袋大約有五十斤,差不多有一百五六十個左右的土豆,然後又拿出了十五袋二十斤裝的蕎麥粗糧。

這兩樣混著吃應該能讓每家人撐過這個年節了。

除此之外,她還拿出了一袋差不多有二十斤重的木炭,其他的保暖物品太多,她冇辦法一一給大家準備齊全,隻好送一些木炭,讓一家子人都能烤火取暖了。

畢竟如今的基地每天都會燒製大量的木炭儲備著,所以他們現在真不缺木炭。

見物資準備好了,夏檸拿出了紙筆,唰唰的幾下寫下了一張紙條,她隨手放在最顯眼的麻袋上。

而一旁的宋少欽也用意念從瓷盆空間裡拿出了一對梆鑼。

“可以了。”夏檸示意道。

於是,宋少欽上前幾步,朝著村裡的方向敲打著銅鑼,頓時就響起了一陣‘鐺鐺’聲。

一般村裡有重要事情發生,村長都會敲響銅鑼提醒村民,所以待在家中的村民,在聽到熟悉的銅鑼聲後,自然會出門檢視情況。

“走。”

宋少欽察覺到村裡有動靜了,立馬拉著夏檸離開了村口。

該做的都做了,剩下的就看他們自己了。

接下來,倆人趕往了其他的鄉鎮,如法炮製給好幾個村子送出了一批應急物資,當然,還少不了同樣內容的紙條。

他們確實不想大張旗鼓的捐贈物資,可也冇打算做好事不留名啊。

-